学者:完善大学排名评价指标,避免出现引进“水博士”怪象

**“水博士”风波:大学排名指标的隐蔽误导**

近年来,国内高校频频被曝出引进海外“水博士”,引发公众广泛质疑。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人们发现大学排名评价指标中的隐蔽误导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水博士”的背后:指标误导的推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锋亮的研究表明,在QS等知名大学排名中,存在与“水博士”现象密切相关的指标,隐蔽性极强。例如,QS亚洲大学排名中,有4项指标不在世界大学排名之列,包括教员人均论文数、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员数、入境交换生比例和出境交换生比例。

这些指标的权重看似不大,却在无形中对高校产生了误导。高校为了提高这些分值,纷纷采取各种手段,包括引进“水博士”。所谓“水博士”,即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他们往往学术造假、科研能力薄弱,却可以通过海外院校颁发的博士证书,满足高校对“含博量”的追求。

**“含博量”误区下的高校异化**

如果评价指标只关注“含博量”本身,而不考虑博士培养的质量,高校就会不惜代价引进海外“水博士”。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也阻碍了高校真正办好教育的初衷。

李锋亮指出,如果高校一味迎合外部评价指标,采取引进“水博士”的异化举措,只会让高等教育发展偏离正轨。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蔓延,高校必须坚决守住底线,抵制“水博士”的诱惑。

**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引领指标转型**

面对可能产生误导的评价指标,高校不能被动接受,而应勇于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用自身的发展去引导外部评价指标朝着反映高等教育高质量的方向转变。

**完善大学排名,避免指标偏差**

李锋亮建议,QS大学排名应正视“水博士”问题,修改评价指标体系,杜绝导致这一现象的指标。同时,QS还应注重评价结果的稳健性,避免因指标不同而导致同一所大学在全球排名和亚洲排名中名次出现偏差。

**多维度评价,体现高等教育本质**

除了QS排名,还有其他国际大学排名机构,如U.S.News、泰晤士、软科等。这些排名机构都采用了多项指标,涵盖学术声誉、雇主评价、师生比、科研成果、国际合作等方面。

然而,这些排名指标的权重和具体内容却各不相同,导致同一所大学在不同排名中的名次差距较大。这反映了大学排名评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在重视大学排名的同时,更应关注其背后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分配。只有建立更加科学、公平、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促进高校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ip.xzxci.cn/2024/11/05/9430.shtml

Like (0)
讯知在线讯知在线
Previous 2024年11月5日 上午10:49
Next 2024年11月5日 上午10:5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