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孔庙中孔子像呈现帝王扮相这一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据悉,自汉代开始,帝王就纷纷为孔子追加谥号,而唐玄宗李隆基追封孔子为文宣王,自此孔子像的服饰开始尊崇帝王冕服。
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用礼问题,其中塑像的服饰问题尤为重要。古人认为‘礼之大者,昭名分,辨等威,莫备乎冠服’,故而夫子封爵已尊,服饰自然尊崇。自唐代以后,各地纷纷建立孔庙,因孔子被封王,孔庙内的塑像就被塑造成了帝王的装扮。
北宋时,国子监的孔子塑像采用冕服之制,乃九旒九章,后来神宗、哲宗、徽宗诸朝儒生接连上书,要求更夫子服制为十二旒、十二章。宋徽宗时仅改夫子冕旒为十二,章依旧为九,至金大定十四年才俱尊为十二,此后历代尊从此例,一直保持到明世宗嘉靖九年孔庙改制。
冕服之礼除了服饰上的冕旒章华外,执圭之制亦当与冕旒服章相应。唐制夫子塑像用木圭,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升用桓圭,宋徽宗崇宁四年升镇圭,至此用圭规制已极。南宋绍兴十四年,朝廷恢复旧制,用圭上仍以镇圭奉夫子。
孔子被奉为‘素王’,又被封‘文宣王’,而先秦王即天子,故而唐以后孔子塑像服饰与天子等同。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历史上对孔子的尊崇与加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思想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景观。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ip.xzxci.cn/2024/11/15/144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