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洋华堂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收缩和转型挑战愈演愈烈。面对亏损的困境,伊藤洋华堂近期宣布对中国业务进行重组,关闭2家亏损成都门店,转型北京综合百货超市为食品超市,同时计划在富裕人群较多的地区开设新店。
关店止损
2014年以来,伊藤洋华堂在中国的规模持续收缩。北京地区门店数量从十数家关闭至目前的亚运村店一家,成都春熙路店也于2022年宣告关闭。加上即将关闭的成都广场店,伊藤洋华堂在中国共计拥有10家门店,其中成都有9家。
转型探索
财务表现不佳迫使伊藤洋华堂转型。财报显示,伊藤洋华堂在以中国市场为主的海外市场持续亏损,2023财年亏损13.6亿日元(约合7000万元),2024财年预计亏损15.2亿日元(约合7300万元)。
伊藤洋华堂试图通过瞄准富裕阶层和生鲜食品来改变定位。成都伊藤洋华堂董事长黄亚美表示,公司将发力高品质商品和生鲜食品。
日本国内关店裁员
不仅是中国市场,伊藤洋华堂在日本国内也关闭了不少门店。其母公司柒和伊控股集团宣布将关闭近26%的伊藤洋华堂门店,至2026年2月将门店数量减少至93个。同时,公司还宣布裁员约20%的员工。
日企百货集体衰落
伊藤洋华堂困境并非个例。同时期投入运营的伊势丹、永旺等日企百货商场也在节节败退。今年6月,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停止运营,天津仁恒伊势丹百货成为其在中国硕果仅存的门店。
永旺在中国内地连亏8年后,将策略调整为“食品超市”和梦乐城购物中心双重并行,与伊藤洋华堂的举措相似。
日系风格固守
日企百货商超在中国面临的困境之一在于运营理念固守日系风格。产品和品牌选择以及运营策略方面均受此影响。而本土化改造往往需要漫长的决策时间。
消费水花褪去
此外,日系风格产品近年来在中国的吸引力正在减弱,从美妆到食品餐饮,日本消费的影响力正在衰退。代购和电商的发展也让消费者觉得前往日资商超购买原汁原味的日本产品已不再必要。
转型道阻且长
在中国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的背景下,不止是日企,国内连锁商超也在亏损之下探索新的零售模式。但日企百货商超在产品、品牌和运营方式上固守日系风格,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伊藤洋华堂在中国市场的收缩和转型道阻且长,面临着来自中国本土商超和消费者习惯变化的双重压力。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ip.xzxci.cn/2024/12/08/306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