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立场,频频打出“组合拳”,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的支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金融总量平稳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截至10月末,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突破400万亿元。
二、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110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比2022年同期多近20万亿元。其中,有新增,也有盘活的存量。这些被盘活的资金通过“有减有增”的结构调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经济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直接融资的发展和融资结构的变化对货币信贷总量、金融调控产生了深层次影响。以债券市场为例,2023年10月以来,企业和政府债券新增融资达到12.4万亿元。
货币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信贷结构优化,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一、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比例高
今年前10个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59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八成以上,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超七成。
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活水流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三、利率下行降低融资成本
10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5%,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5%,均处于历史低位。利率下行有利于减轻企业和居民利息负担,激发经济增长动能。
未来货币政策走向: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仍将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精准性,继续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传导效率。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助力实体经济精准发展: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通过扩张性或紧缩性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相向而行,稳定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实施逆周期调控,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定向降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MLF)、降息等定向宽松政策
为特定行业、领域提供流动性支持,精准解决融资难题。
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
将资金直达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结构性信贷支持政策
设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等专项信贷额度,重点支持重点领域。
四、货币政策传输机制优化
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这些措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ip.xzxci.cn/2024/12/09/317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