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业再添新黑点。屡屡被评为“年度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行”)因违规操作,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据悉,工行为获取揽储优势,于2023年初向部分代理渠道高息揽储,该行为违反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自律规则》。经查实,工行违规揽储的金额高达数十亿元,涉及多个代理渠道。
此举一出,立刻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国银保监会迅速介入调查,并对工行做出了处罚决定。根据处罚决定,工行因违规揽储被处以罚款1.5亿元。
这并不是工行第一次违规。近年来,工行多次因违规操作受到处罚。2021年,工行因违规发放贷款和虚假信贷资产被罚款1.6亿元;2022年,工行因违规授信被罚款1.1亿元。
频繁的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工行的声誉。这家声称“百年工行,服务中国”的金融巨头,却一次次因违规操作而被曝光。这不禁让人质疑,工行的内部管理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具备基本的合规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工行违规揽储的金额高达数十亿元,在银行业中属于大额违规。这表明,工行在获取揽储优势的驱使下,已经严重违反了监管要求,甚至不惜以牺牲风险管控为代价。
工行的违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声誉,也对整个银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工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其违规行为会给其他银行带来示范效应,可能诱使其他银行效仿。另一方面,工行的违规行为会损害公众对银行业的信任,使得公众对银行的存款意愿下降。
此外,工行的违规行为也给中小银行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压力。由于工行等大型银行的违规揽储,中小银行很难吸引到足够的存款,这将导致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工行的违规行为再次证明,金融监管任重道远。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行为,保护公众利益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同时,金融机构也需要提高合规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保护公众的利益。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ip.xzxci.cn/2024/12/20/397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