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通过 | 践行传统,弘扬文化
2025年,农历己巳蛇年,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该名录,位居世界第一。
春节申遗成功,让中国人振奋不已。作为意义最为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肯定,凝聚其中的中国式情感和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
如今,春节已不仅仅是属于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它正成为一个世界性节日。全球约有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约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2023年12月,春节还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春节所蕴含的节日仪典和文化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申遗成功突出了春节中的中国基因,有助于世界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春节,进而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申遗项目的副标题——“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关键词是“实践”。获奖介绍词中也强调,在春节前后,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促进社区和睦。
春节不只是一个标注在日历上的特殊日期,它是在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塑造出来的文化综合体。人们通过种种仪式、习俗和文化创作,为春节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展现着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心理结构。
年集、春联、贴福、守岁、舞狮、年夜饭、拜年问候等,都是历史进程中不断产生、增添、演变出的春节习俗。不同地域的春节表现形式也各有特色,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做年糕;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春节始终扎根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在与烟火日常的相伴中,延展出丰富多样的形态。时至今日,春节意象仍在“实践”中发生着变化,如“春运”“看春晚”“长假旅游”等,都成为春节年味的一部分。
尽管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它从未远离人们的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中展现出多元丰富的形态。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春节坚硬的文化内核——对团圆的期盼、对安宁的向往以及家国情怀的共振。中国的春节实践,正是围绕着这一不变的原点而生发出来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精神原点,春节的各项“实践”才会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除夕纳入法定假期。这一修改,让春节最为重要的节点除夕正式成为假日,是对春节意蕴和朴素情感的尊重。更多的假期,也让人们可以更从容地参与春节的各项“实践”,感受春节的韵味。
春节申遗成功既是一个标志,也是一个提醒:我们应当更好地呵护春节,留住年味。全社会都应当明确共识,有所行动,如传承传统节庆文化、强化民俗保护、丰富文化活动等,让春节这一独特的中国创造,可以历久弥新地流传下去。
原创文章,作者:讯知在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ip.xzxci.cn/2024/12/07/29926.shtml